2025年5月28日,湖南某食品加工厂完成燃料储存系统改造,通过优化生物质燃料仓容结构与温湿度控制模块,实现原料供应稳定性提升。该案例反映了湖南生物质燃烧机生产工厂在配套设备集成领域的技术迭代,为高湿度地区燃料管理提供新思路。
一、改造背景:食品企业的燃料管理痛点
目标企业为年产2万吨的速冻食品厂,原燃料仓存在两大问题:
原料结块堵塞:稻壳燃料受梅雨季影响,含水率波动达18%-25%,导致输送带卡阻频率增加40%;
热值损耗严重:未分类堆放的秸秆与木屑混合燃料,实际热值较理论值下降12%。
工厂于5月25日联系本地生物质燃烧机生产工厂,提出三项改造需求:
燃料仓容量扩容至15吨,满足10天连续生产需求;
控制仓内相对湿度≤15%,温度波动≤±3℃;
实现燃料分类存储与自动配比。
1. 仓体结构优化
2. 智能配比模块开发
3. 远程运维功能扩展
时间节点 | 工作内容 | 技术创新点 |
5月26日 | 旧燃料仓拆除与新仓体吊装 | 采用模块化拼装工艺缩短工期4天 |
5月27日 | 通风系统与光谱识别设备调试 | 实现燃料分类准确率98.7% |
5月28日 | 带料试运行与数据校准 | 燃料热值波动控制在±5%以内 |
改造中发现原输送带倾角设计不合理,技术团队将倾斜角度从15°调整为22°,使稻壳输送效率提升28%,同时减少燃料破碎率。

四、改造成效与经济性对比
指标 | 改造前 | 改造后 | 变化幅度 |
日均燃料损耗 | 320kg | 95kg | ↓70% |
设备停机次数 | 3.5次/月 | 0.2次/月 | ↓94% |
年节省维护成本 | - | 1.8万元 | - |
燃料热值利用率 | 78% | 89% | ↑14% |
数据来源:企业DCS系统2025年5月运行日志
此次改造凸显湖南生物质燃烧机生产工厂的三项服务能力:
燃料特性数据库建设
季节性维护预案
燃料-设备协同优化
根据客户生产计划调整燃料储备方案;
开发燃料消耗预测模型,误差率控制在8%以内。